幽門螺桿菌感染相當普遍,幾乎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所以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強致癌物,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因此需要引起重視。那么,幽門螺桿菌陽性卻無癥狀,嚴重嗎?接下來,沈醫會為您分析。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特殊的細菌,很難被胃酸破壞,可以在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中長期生存,如果沒有藥物干預,很難自愈。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大多數患者可以長期無癥狀存活,少數患者可發展為胃腸道疾病甚至血液系統疾病。一般來說,幽門螺桿菌的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胃和十二指腸。輕度十二指腸損傷表現為潰瘍,重度為出血、穿孔。因此,如果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并發幽門螺桿菌感染,應盡早開始抗幽門螺桿菌治療,避免病情加重。經過合理治療,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十二指腸潰瘍可以治愈,不會癌變。相反,胃損傷更復雜。
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損傷可表現為多種疾病形式,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慢性活動性胃炎。幾乎所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都會有這種并發疾病,但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遠不止幽門螺桿菌,癥狀可以自行緩解。因此,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通常不給予特殊干預而不加重和頻繁發作。但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其他胃黏膜損傷也要高度警惕,如胃潰瘍、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異型增生等。如果這些胃病并發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有發展成胃癌的風險。以胃潰瘍為例,幽門螺桿菌的長期存在可使潰瘍復發或加重病情,約1%的胃潰瘍患者會發展為胃癌。
因此,疾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那么問題來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在與胃癌無關的情況下,是否需要抗幽門螺桿菌治療?一般來說,沒有特殊情況的感染者不需要抗幽門螺桿菌治療,但幾乎所有感染者都會發生幽門螺桿菌胃炎,約5%至10%的感染者會發生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消化不良。如果根除這些患者,就可以避免反復發作;更重要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傳染病,可以通過共用餐具、接吻等方式傳染給家人、朋友和同事,從而感染更多的人。因此,即使沒有胃癌的風險,根除幽門螺桿菌也有較高的治療受益比。
當然,如果胃鏡檢查提示已經發生胃潰瘍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或者已經發生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對于這些患者來說,根除幽門螺桿菌并不能完全消除腫瘤風險,而只能降低風險。因此,從預防的角度來看,在這些胃黏膜病變發生在普通感染者之前根除幽門螺桿菌更為有利。畢竟幽門螺桿菌既不是共生菌,也不是有益菌。對大多數人來說,它是一種強致癌物和有害細菌。除上述情況外,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或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也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那么,如何根除幽門螺桿菌呢?能殺死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有很多,但要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兩三種藥物并不能達到相應的目的。目前幽門螺桿菌根除率較高的方案是標準的鉍四聯方案,由4種藥物組成: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如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等。,可以任意選擇,但必須是標準劑量;鉍試劑,如檸檬酸鉍鉀和膠體果膠鉍,任選一種;兩種抗生素選自阿莫西林、四環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標準的鉍四聯方案通常持續14天,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在90%以上。
在標準的四聯鉍液中,抗生素的選擇要慎重,因為以上6種抗生素中有3種的耐藥率較高,且需考慮是否存在抗生素過敏,因此抗生素的選擇對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目前國內推薦的經驗性治療方案有7種:一種方案以阿莫西林為主,可與其他5種抗生素聯用;另一種方案以四環素為主,可分別與甲硝唑、呋喃唑酮合用。同時要注意服用不同藥物的時間,質子泵抑制劑和鉍應在飯前半小時服用;飯后應服用兩種抗生素。由于標準四聯鉍液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不建議擅自使用,應在專家指導下合理組合,提高根除率。
綜上所述,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已發生胃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或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異型增生等,未來發生胃癌的風險較高,需要高度警惕。幽門螺桿菌胃炎可以發生在所有感染者身上,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具有感染風險的傳染病,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無論病情嚴重與否都可以獲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的是標準的四聯鉍方案,由1個質子泵抑制劑+1個鉍劑+2個抗生素組成。療程通常為14天,但抗生素的選擇要考慮是否有過敏和耐藥性,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要在??漆t生的指導下進行。
感謝閱讀!
如有不妥,請指正!歡迎評論區咨詢交流!
注:本文僅作為健康科普使用,不作為醫學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學指導條件。
有一張圖說|藝術之外的討論本期指南:黃永玉先生是范曾大師的老師。曾經,師徒感情很深,但好景不長。之后,他們成
有一張圖說|藝術之外的討論本期介紹:冷峻的超寫實油畫不僅在國內出名,還曾經在日本舉辦過個展,震驚了日本藝術
在中國,有一個傳說,說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龍在神話傳說中是一種奇怪的動物,通常用來象征吉祥。它也是代表不同種
宋承憲憑借電視劇《藍色生死戀》登上事業巔峰。憑借韓劇《藍色生死戀》風靡海峽兩岸三地的宋承憲,是韓國炙手
繼《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人》之后,又一篇微信文章《我媽是怎么從一個咳嗽變成“晚期肺癌”……》在朋友圈熱議。